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动员群众广泛开展“除四害”、改水改厕、卫生创建等爱国卫生运动,显著减少了鼠疫、疟疾等病媒传播疾病以及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基本消除了氟、砷中毒等地方病,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3年的74.8岁,全民族健康文明素质显著提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重要经验之一。
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全局,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我党历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影响群众健康的因素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爱国卫生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担负新使命,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现在距2020年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但一些“城市病”、“环境病”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问题还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会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复杂的社会因素,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问题,保障13亿多人的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还要靠社会治理这张“大处方”,要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一是全面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2015-2020年整洁行动方案,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改厕和城市卫生死角清理为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将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和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乡镇)比例分别提高到40%和5%,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市容村容整洁、环境清新、秩序井然、民风可亲,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特别是要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在家能洗澡、用上卫生厕所,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美好生活。
二是加强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坚持“大卫生”观念,深入推进卫生村镇、社区和城市创建,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合力破解城乡卫生管理难题。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从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等方面入手,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城市病”、“环境病”问题。
三是统筹协调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发挥好各级爱卫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在卫生工作中要统筹抓总,谋大局,议大事,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中,利用好卫生城镇创建等平台和抓手,协调组织好各成员单位力量,优化整合资源,完善协作机制,健全覆盖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是动员群众提高健康素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爱国卫生机构队伍的群众工作优势,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倡导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强化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的协作配合,形成共同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工作格局。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给传统的爱国卫生工作方式带来新的挑战。爱国卫生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新要求,积极改革创新,形成爱国卫生工作的新优势。
一是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要从偏重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的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在扎实推进卫生城镇创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着力改善影响群众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饮用水、食品等社会决定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是要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爱国卫生,人人有责,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不仅要继续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发动群众的方法,更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重视新媒体的应用,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对健康行为活动的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总体目标实现。
三是要转变管理工作模式。要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强对工作的评估、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健康的作用,把专家、企业和群众的作用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爱国卫生运动已经开展了60多年,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重制约了爱国卫生运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相适应。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加快推进爱国卫生立法工作。要加快推进爱国卫生条例的制定工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这项中国特色的卫生制度确定下来,解决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引领和推动事业健康发展。各地也要加强爱国卫生法治建设,目前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出台了爱国卫生地方性法规,还没有出台的,要协调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已经出台的,要加强监督执法,及时地进行修订,保障法规的权威性。
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全国爱国卫生系统必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强化监督,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狠抓队伍素质建设,从爱国卫生工作的内容、性质出发,适应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依靠和发动群众、科学防治疾病、强化社会宣传等工作的现实需要,着力提高“五个能力”,即统筹谋划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群众动员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加强能力建设,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环节。
一是要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各级爱卫会是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只有学习好、领会好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才能从全局和宏观的角度统筹谋划、总体部署。
二是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服务群众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卫生创建等工作社会公开力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
三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建设覆盖全国的爱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化促进综合协调,以信息化推进科学管理。
四是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人,对于一些地方爱卫会办事机构弱化的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解决,特别要加强基层爱卫办建设,建立健全覆盖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真正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