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镇地处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中西部,是县城通往外区乡镇的交通要道,大丽公路、大丽铁路和上鹤高速路贯穿全境,有公交车可直达。松桂镇东与六合彝族乡接壤,南与西邑镇相连,西与洱源县一岭之隔,北与金墩乡毗邻,距县城27公里。2024年10月,松桂镇申报第二批云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名来历
明洪武十六年七月,明将傅友德率兵征佛光寨,驻扎于坝子衍庆村寺庙中。庙内有一棵古老的桂花树,正值满树银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古庙四周,苍松直立,使人深感风清气爽。傅友德盘恒于桂花树下,古松之间,不禁触景生情地赞叹道:“此地有松有桂,景物宜人,别具特色,何不谓之松桂也!”“松桂”之名遂传之矣。
历史沿革
明将傅友德征佛光寨,后与副将蓝玉、沐英在松桂设“营”并辟市。明代鹤庆称为军民府,这一时期,松桂曾称为松箐、松川、松苑等。《徐霞客游记》中称松桂为“松桧”。其中记载:“乃折而北度一陇,又一里,有公馆在西山之麓,其左右始有村落,知其为松桧矣,而犹未知居停何处也。”清康熙《鹤庆府志》中府属83大村中载:“大松贵、小松贵,今军民杂处。”清代,松桂属东区。松桂在民国年间曾编为三十六甲,下设保、乡、镇基层行政机构。民国23年(1934)属鹤庆县的第四区,下辖11个乡镇。民国33年(1944)分设为松鹤镇和松月乡两乡镇,松桂南部改为松鹤镇,三庄等北部改为松月乡。民国36年(1947)称松鹤镇。1949年,改设鹤庆县政务委员会东区分会,辖松桂、三庄、七坪、北衙、朵美等地区。1950年2月1日成立鹤庆县第四区人民政府,辖现属松桂、朵美2个区,12个行政村。1951年划出六合、中江,1956年撤区并乡建立朵美、松桂、三庄3个大乡,期间1953年东坡乡由松桂划归金墩,1956年又划回松桂乡。1958年分设朵美、三庄、跃进(松桂)三大乡,同年12月改为人民公社,期间金墩区的西甸、古乐、新庄3个大队划归三庄公社,松桂区的中窝、石洞大队划归六合区。1959年把西甸、古乐、新庄三个大队又划回金墩,1963年朵美划出,1969年把三庄、松桂两个公社合并为松桂区,六合区的中窝、石洞两个大队划归松桂区。从此松桂区的行政区划基本稳定。1984年4月将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全区辖14个乡。1988年改为松桂乡,2000年8月改为松桂镇,镇政府驻地为松桂村,全镇辖松桂、南庄、勤劳、大营、中窝、大石、新窝、宝窝、波罗、赤石、三庄、文星、龙珠、长头、东坡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1个村民小组,有119个自然村。名称沿用至今。
悠久的历史
松桂镇名称的由来和变迁,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越雋郡,丽江大部及鹤庆今漾弓江水系属遂久县。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鹤庆南部箩漏江水系属益州郡叶榆县(喜洲为县治)。此以后,松桂在地理上长期属遂久县。唐初,松桂及鹤庆坝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野共川,或又称为野共州。但同时,松桂东部属史郎川,主体部分属聩川(据唐樊绰《云南志》)。南诏崛起后,在鹤庆置谋统部,松桂从属,谋统部后又改称郡为府,并管辖敛寻城、铁桥东城、铁桥西城等。大理国立国后(937年),鹤庆称为谋统府,松桂从属。元代,鹤庆称鹤州、谋统州、鹤庆路军民总管等,松桂从属。明代,鹤庆称为军民府,期间松桂曾称为松箐、松川、松苑等。明末,《徐霞客游记》中称松桂为“松桧”。入清代,康熙《鹤庆府志》中府属83大村中载:“大松贵、小松贵,今军民杂处。”又在街市部分载:“松贵街,府南五十里,国公庙前。”都是把今天的松桂表述为“松贵”的。鹤庆松桂镇是滇西的交通咽喉,鹤庆松桂古镇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必经重镇,松桂镇龙珠村是一个生产白棉纸的传统村落。有古迹遗址 “国公大庙”,并于每年农历七月22日起在松桂街举办松桂骡马物资交流会。
乡土文化
传统农业生产文化:松桂镇地势西高东低,立体气候明显,有秋、春蚕豆上市。全镇有耕地面积34228亩,主产稻谷、大麦、小麦、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蚕桑。松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牧场辽阔,具有发展畜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的良好条件,辖区内野生菌、中草药等资源丰富,居民善养大小牲畜,畜牧业发展较快,也被称畜牧之乡。古迹遗址:有国公庙、龙珠风雨桥、刘家大院、长头古戏台、关圣宫、都天阁、团山、龙女井、下营龙潭等历史文化浓郁的古建筑及遗址。其中,松桂镇国公大庙是专为明初征南将军傅友德立的庙,也是松桂街附近十八大村合祀的大本主庙,也叫颍川侯庙或颍国公庙。据清康熙《鹤庆府志•湮祀》载:“颍川侯庙,在府城南六十里,明洪武十六年,侯征佛光寨,驻兵于此,民立庙,春秋祀之。”庙宇规模宏大,如今大部分已得到修复重建,气势雄壮,神像庄严。由东向西踏上台阶,抚摸着硕大的石狮而过,看到大殿前悬挂着明代松桂麻地冲人,进士、抗倭英雄孙健的对联,俨然写着:“洪武十四年,奉命专征,平六诏,定百蛮,伟烈丰功垂竹简;孟秋廿二日,兴云布雨,下马耳,过佛寨,鸿庥大泽遍松川。”
特色手工艺
龙珠白棉纸。松桂镇龙珠村是一个生产白棉纸的传统村落。民国时期,罗养儒在其所著《云南掌故》中描述鹤庆绵纸纸品优良,行销周边各省,并用于印刷《滇系》《滇志》等重要地方文献:“滇之绵纸,一产于滇西鹤庆,一产于黔南兴义,而每年出产之数量殊巨,各能有二三千驮运出。今捡云南官印局第一次印出之《滇系》、岑修《滇志》来看,即见是时之纸张美好也。”千百年来,龙珠村的手工艺人从先辈手中接过手工造纸的技艺,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2009年8月,传统手工造纸技艺(鹤庆县手工白绵纸工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松桂菜刀。1959年建立的“铁业社”(俗称铁工厂)位于松桂镇老街最南端,曾经是一座土木结构的旧式小院,至今仍有三位师傅在这里生产各式铁质农具,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菜刀。师傅们打制的松桂菜刀以锋利和耐用著称,深受用户的喜爱,甚至有外省、外地州的客户,不远万里前来购买。
传统节庆:松桂会。鹤庆松桂会与大理三月街,被称为迤西(滇西)两大商贸活动会,《云南掌故》载:“月街以运售土杂货物为主,松桂以贩卖骡马为主”。《云南掌故》又载:“松桂会惟骡马是肆,闻在清光绪年间,会场上可有骡马一二万匹,盖是时之交通线上全赖马也。于是迤东(滇东)、迤南(滇南)之马户亦多向松桂会上征购良材。”该书中又讲道:“光绪十五六年,会场上有骡马五六万匹。”当为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相传明洪武十六年(1383),明大将颍川侯傅友德及副将蓝玉、沐英在松桂专辟“马市”,征购、驯养战马,年交易“二万余匹”。此时的外来“互马”者,分别来自大理、丽江、宁蒗、中甸和四川木里、盐源等地,他们分别赶来了大理马、丽江马、凉山马、元谋马等不同地区的“佳驹”,鹤庆松桂又成了优良骡马的集散地,从而吸引来更多的客商。鹤庆松桂市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被人们称之为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后来乡民为纪念明将傅友德在松桂破佛光寨的日子,在松桂修造“国公庙”并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起在松桂街举办松桂会,组织骡马交易,沿袭至今,而所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经济发展
松桂镇属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35天,年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全镇国土面积331.7平方公里。松桂四面环山,西枕马耳山,北依象眠山,南靠大哨坡,东有四面山、石盆山,森林面积3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地势西高东低,立体气候明显,属冬干夏湿高原季风气候。松桂镇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流域的漾弓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北部的枫木河、中部的南干河(季节河)及流经东北部的漾弓江。松桂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种植业方面,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烤烟、蚕桑、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同步发展百合、蚕豆、油菜、大荚豌豆、大蒜、辣椒、当归等蔬菜、花卉、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花卉观赏、蔬菜展览、中药材出售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畜牧业方面,充分利用良好的群众养禽基础、丰富的牧场和草料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及一系列政策机遇,不断壮大生猪、土鸡、奶水牛、荷斯坦奶牛、肉牛、羊等养殖,全镇畜牧业发展较快。松桂镇是西南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重镇,大丽公路、大丽铁路和上鹤高速路贯穿全境,正在建设的鹤剑兰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大丽攀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文旅资源
松桂镇白族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长头梯田、松桂水库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镇内的特色产业有松桂白族铁器锻造(手工菜刀)、龙珠手工白棉纸等,还有滇西北最大的松桂骡马物资交流会,有休闲养生的避暑胜地东坡村,还有红色教育基地南庄太平红军墓。此外,文星村国宝级茶马古道及松桂古镇马帮文化、白族民居建筑、红色旅游线路等也颇具历史文化价值。松桂镇按照“农旅古镇”的发展定位,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松川古镇”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松桂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云上东坡”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松桂镇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并列为“农业特色小城镇”。知名度(国家级、省级称号):松桂镇在2011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松桂镇松桂村的街南自然村、长头村的长头自然村、龙珠村的军营自然村于2013年8月26日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名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利用:松桂镇以地名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讲地名故事、发布地名照片视频、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等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嵌入地名文化元素和理念,进一步拓展了地方地名知名度,并持续传承了地名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