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4日在鹤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段智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稿)一并审议。请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突出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百年不遇严重旱情,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切实按照“打基础、调结构、谋和谐、促发展、强保障、惠民生”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工业强县、科教兴鹤、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突出抓实固定资产投资、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强化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积极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准确研判,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统筹兼顾,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和严重旱情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23.07%,年均递增18.59%,其中:一产增加值6.32亿元,完成规划的158%,年均递增12.75%;二产增加值12.03亿元,完成规划的120.3%,年均递增26.78%;三产增加值6.26亿元,完成规划的104.3%,年均递增13.32%。实现财政总收入3.4亿元,完成规划的171.08%,年均递增26.7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完成规划的190%,年均递增25.37%;一般预算支出9亿元,完成规划的216.11%,年均递增30.6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39亿元和26亿元,完成规划的118%和130%,年均递增21.33%和2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完成规划的118%,年均递增16.5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完成规划的113.6%,年均递增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9元,完成规划的100.66%,年均递增10.51%。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3.06:35.01:31.93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5.7:48.9:25.4。
(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预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9.8亿元,年均递增14.6%;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亿元,年均递增14.94%。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粮食、烟叶、蚕桑、畜牧骨干农业产业,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12041万公斤,年均递增4.41%;收购烟叶10.5万担,烟农收入6920.7万元;收购鲜茧1833.55吨,蚕农收入5780.72万元;畜牧业稳定发展,实现产值6.59亿元,年均递增19.21%。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来,共兑现农资综合补贴、良种及种粮直补资金5152.86万元;兑付农机具购置补贴1410万元、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39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491.86万元。
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五年来,共投资7888.51万元,组织实施了45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村和18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完成了新生邑、母屯小康示范村和秀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民房新建、改造10892户,累计补助资金3106.8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成投资7096万元,组织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241条240.1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件,受益人口1.3万人;完成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9个。9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
(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矿冶、水能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兴鹤工业园区一园三片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供地、供电、供水、项目审批、融资担保、贴现损失等突出困难,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能、新建项目。规范企业财务核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安全生产、和谐生产,初步建立了水电、冶金、建材、食品、农产品加工、化工六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户,全县工业企业在岗职工5500人。北衙外围多金属探矿取得重大突破,已被列入全省3年找矿行动整装勘查项目,正在争取列入国家项目。与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技术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快发展铝产业的条件逐步成熟,正在推进溢鑫公司、科鑫公司并购重组,新建2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和60万吨电解铝项目,配套建设50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协调推进南方电网云南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合作。预计2010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39%,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依法淘汰了鹤庆县力量钢铁有限公司150立方米炼铁高炉和15吨炼钢转炉,认真开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关闭了3户违法生产企业,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9%。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始终抓住项目和投资两个重点不放松,紧紧围绕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先后共争取中央新增扩大内需项目28个、资金2.36亿元。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最大限度地促进投资形成实物工程量。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年均递增50.38%。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大丽铁路于2009年10月建成通车运营,境内铁路建设所涉道路和沟渠损毁顺接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农村通畅、通达工程累计投资2.2亿元,完成油路、水泥路路面改造建设项目78个568公里。全长48公里的金墩至中江三级油路已建成投入使用。概算投资5.3亿元,全长15.84公里的丽江机场至县城一级公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十一五”末,新增公路里程576.1公里,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公路等级、路面铺装率和铺装等级有了明显提高。
水电建设项目平稳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龙开口水电站筹建期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施工区移民搬迁。鲁地拉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中江麻拐旦大桥建成通车,总管线全长40公里的中江至朵美自来水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电力通讯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变电站、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实施,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风电等新能源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全县第三期电子政务建设顺利推进,政务办公信息网、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县乡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讯信息快速发展,移动电话、数字电视、互联网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五年来,全县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75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0916件,新增灌溉面积4300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安全人饮11.92万人,水利化程度提高到52%。改造建设中低产田地2.78万亩、高稳产农田19.38万亩。投资1.68亿元,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3个,新增耕地面积4.2万亩。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84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4676万元,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8.5万亩,实施森林管护20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14%;完成沼气池建设16970口;泡核桃面积达48.83万亩;实施了草海湿地白龙潭水源点和草海农业湿地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对重点公路、水源点、采石场等生态脆弱地方的植被恢复及城乡绿化工作;河川河、洛琅河、映虹河(一期)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6平方公里。
(五)城镇化快速推进,县城面貌发生新变化。
围绕以加快县城建设为中心,以完善县城整体功能、提升县城品位为重点,将鹤庆县城打造成白州靓丽的北大门为目标,全力推进县城建设。投资2亿元,实施了县城垃圾处理场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对县城市政道路、公厕、停车场、垃圾收存、绿化、照明等市政工程设施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完成廉租住房建设面积10.6万平方米,新建商品住房面积8.5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27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达7.44平方米,绿地率达5.79%。以辛屯、松桂、黄坪、龙开口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城镇化率达25.33%。
(六)旅游二次创业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主题,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银都水乡新华村建成国家4A级景区,认真编制新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规划。2010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4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4.2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稳定。2010年全县私营企业达205户,从业人员7289人,注册资本金5.47亿元;个体工商户达6111户,从业人员6710人,注册资本金1.87亿元;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6%。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政通讯、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健康发展。
(七)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环境是招商引资第一竞争力”的观念,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成功引进华能集团、云南冶金集团、新加坡三德集团、云南实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入驻鹤庆,利用县外资金45.1亿元。
(八)财税金融运行良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业运行良好。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4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支出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39亿元和26亿元。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求,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年生均公用经费从2005年的小学10元、初中20元提高到2010年的小学310元、初中520元,共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401万元。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73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332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年平均升学率达65.98%,高考年平均上线率达94.24%,教育质量名列全州前列。推进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共撤并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5所、完小16所、教学点47个,完成了鹤庆一中高中部建设,初步建立起全县中小学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均衡发展的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1.18亿元,基本完成了6.5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和其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新增校园面积281亩、校舍10.3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五年来,共投入资金3198万元,新增医疗卫生业务用房面积2.62万平方米,新增病床200张,新建和改造了9个乡镇卫生院、112个村卫生室,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06%,350.75万人次享受医药费减免,累计报销医药费933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512人,共有4065人次享受医药费减免,累计报销医药费115万元。“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共救助农村孕产妇5815人次,救助资金260万元,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重新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传染病、地方病发生率下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计生事业得到发展。建成县计生服务站和龙开口镇、松桂镇计生服务站。全面落实“奖优免补”政策,累计兑现资金654万元。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31088人,比2005年的20073人增加11015人,支付保险基金2949.22万元,比2005年的1719.7万元增加1229.52万元。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1298人全部一次性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参保人数达15.98万人,参保率92.4%,共发放60周岁以上参保群体基础养老金2014万元。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共有10228户23681人享受城乡低保,比2005年的2050户2646人分别增加8178户21035人;发放低保金2552.75万元,比2005年的204.7万元增加2348.05万元。建成了县城中心敬老院和草海镇敬老院。全县“五保”对象72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累计发放高龄老人保健补贴168.49万元。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救灾救济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五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420人,失业再就业人员225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人员1076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有了新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17万人次,转移3.91万人。
文化、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科技、国防、审计、统计、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气象、侨务、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
(十)政府自身建设工作整体推进,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广大干部科学发展意识有了新的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二是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检查,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全县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社会热难点问题逐步减少;综治维稳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全面加强禁毒防艾工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公民民主法治意识显著增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坚持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全面实施了法治政府四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以及广大人民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五年来,共接受县人大审议政府工作58次,县政协协商政府工作41次;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实施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机关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听证、公示、通报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并按品牌化要求打造96128专线。五年来,在鹤庆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发布信息5998条,在阳光政府网站上发布重大决策听证信息36条,重要事项公示237项,重点工作通报889项,96128专线应答电话1108次;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绩效审计有序开展,全面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全县会议、文件、庆典、考察等费用明显降低,行政能力提升、政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进;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彰显服务型政府形象,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有了新的提升。
各位代表,穿越五年的风风雨雨,走过“十一五”的辉煌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五年发展极不寻常。五年中困难重重,我们攻坚克难;五年来硕果累累,我们倍感欣慰。五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要实现富民强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千方百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走符合县情发展的路子,立足县情实际,创造性的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不动摇,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必须倍加珍惜。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是奋力拼搏,战胜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与会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鹤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鹤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贫困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二是产业处于原材料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少,调结构转方式任重道远;三是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的期望有较大差距,边远山区还有相当多的贫困人口需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四是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还落后于社会发展,社会热难点问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五是少数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等问题,缺乏善谋善断促发展、雷厉风行抓落实的精神。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再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县情出发,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人民政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县未来五年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遵照中共鹤庆县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的《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制定了《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全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实施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桥头堡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改善民生为目标,打牢发展基础,做强工业,加快提升县城城市化水平,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产安全、民生改善、社会安定和谐。
(二)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突出“三农”工作、工业化和城镇化三个重点,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农业发展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进程;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全省中上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政府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有明显提高。到2015年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4倍以上,达60亿元,年均递增19%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达247亿元,现价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3%以上,达1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1%以上,达5亿元。
——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到2015年,力争三次产业比例优化调整到15:60:25。
——科技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满足需求,学前教育逐步普及。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率达35%。
——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变,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以上,达12亿元。
(四)主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鹤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纲要》就“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1.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继续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任务,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实现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县域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根本途径。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丰富、建设用地多、环境容量大、人力资源充足等优势,选准产业和项目,加大资金和财政支持力度,坚持走符合县情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在发展方式上,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城镇化的互动;在发展特色上,坚持工业化与资源优势的结合,积极探索矿电结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发展轻工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统筹发展配套产业。坚持走产业入园、要素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切实加强兴鹤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建设进程,吸纳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集约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乡镇建设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镇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放宽农民工、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政策,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住房供给、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
4.抓投资、促消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十二五”期间投资仍是推进我县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继续把抓好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出成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发展项目的策划、论证、储备和上报工作,争取将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及省州项目规划,争取国家支持,实现加快发展;要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抓实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积极顺应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和引导消费,逐步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5.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
要充分利用我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高原水乡特色明显、金银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等优势,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以银都水乡新华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育旅游新产品,加快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的转变;加快发展流通业,加强工业品、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6.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民生。
必须坚持把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扩大非农就业。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把符合条件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争取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标准和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扩大高中和职业教育规模,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和校园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医务人员,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城乡住房保障投入,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7.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
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矿区植被恢复、水资源及草海湿地保护,突出小流域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顺应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强监管,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仍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按照中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主动顺应国家信贷资金将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取向,加强项目论证、储备、上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的项目支持,要突出做好水利、城镇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加强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切实加强监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重点行业投资平稳增长。能源建设方面:全力支持和服务好龙开口水电站筹建期、鲁地拉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工作。工业发展方面:全力推进大理三德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开工建设2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60万吨电解铝、精煤洗选、松桂区块煤炭异地接替矿井等项目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凌云公司80万吨球团铁项目工程。支农建设方面:全面完成龙开口镇洛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长坡岭水库建设,启动实施金墩乡邑头等10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组织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安全人饮、小(二)型水库、危房改造、民居抗震加固、农网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生态建设方面:要在继续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加大上报、立项争取工作力度,统筹实施好草海湿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交通建设方面:要在加快2010年通达工程、丽江机场至县城一级公路等在建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实施鲁地拉电站水库淹没右岸朵美至黄洛琅公路、县城火车站至金中公路连接线道路、坝区通村委会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并积极做好县城至金墩乡蝙蝠洞一级公路和马厂至洱源牛街、松桂至朵美、金墩至六合通畅工程等项目的争取、立项及建设工作。城镇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县城7条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工作,组织实施好兴鹤路北桥头段及其南延段、北环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县城至火车站连接线道路建设工程,启动县城火车站及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宝龙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加快龙华名都、龙华御锦、兰缘锦镇二期、花园小区房地产开发建设进程,新增商品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支持菜园村、新生邑村市场建设。教育、卫生、文化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学校D级危房6.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全力实施好县中医院、白求恩医院异地搬迁新建项目,完成黄坪、松桂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设,争取立项扩建县人民医院,新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积极实施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稳增长、促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按照建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水利、电网、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池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黄坪笼子口、西邑七坪水库项目工作,不断改善水利条件;完成沼气池建设1265口,启动实施金墩乡邑头村等10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300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畜牧业传统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优质稻、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生产,新增桑园面积10000亩;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做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断增加非农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危房改造、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载体推进公益事业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继续突出对七坪东坝子等11个生态移民点以及大黑山一带自然村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继续做好林业生态建设、草海湿地保护、小流域治理、植被恢复等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强服务、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措施,提升服务,狠抓工作落实,切实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在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程,突出抓好兴鹤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铝土矿资源勘察进程,开工建设60万吨电解铝和2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力争完成松桂区块15万吨煤炭异地接替矿井、马厂煤矿技改扩能和40万吨精煤洗选项目建设,确保大理三德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在6月底前建成投产,扎实做好凌云公司80万吨球团铁项目工作,积极推进黄坪500千伏、羊龙潭22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四)新理念、促转变,加快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以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银都水乡新华村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坚持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强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实现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有效提升景区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积极促进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流通业,要紧紧抓住大丽铁路通车、县城火车站、铝工业园区及丽江机场至县城一级公路建设等机遇,切实加快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宝龙仓储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带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五)强财源、重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税管理,优化财源结构,重视财源培植。扎实做好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等工作;继续倡导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正常运转、民生、保障及重点建设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六)强保障、惠民生,努力实现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社会保障和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年内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3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扩大覆盖面,扎实开展城乡居民低保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特殊群体救助救济制度,提高救助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按照优先发展要求,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改革提升高中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和D级危房改造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好县中医院和白求恩医院的搬迁新建工作,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和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卫生事业新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七)重维稳、谋和谐,努力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避免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并着眼于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好上访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改善服务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各类组织的管理,并充分发挥其在利益调整、矛盾化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四是要切实加强村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打牢构建和谐稳定的基础。五是要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做好禁毒防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安全。六是要进一步强化城乡防灾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公共安全。
(八)强措施、求实效,努力实现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针对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的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对微观经济主体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能力不高;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等问题。要继续按照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创新,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以科学界定职能为核心,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强化职能转变,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依法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健全和完善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该管的事情切实管好,尽量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认真落实听证、公示、通报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高度重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拓宽和提升便民服务渠道和质量;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确保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的精神,开拓创新的锐气,艰苦创业的作风,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