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鹤庆 / 旅游 / 魅力鹤庆

李宗黄和《青玄寺碑记》

  • 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
  •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李宗黄和《青玄寺碑记》
○高金和

  在鹤庆甸北的青玄寺(又名天子庙),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块高约1.5米、宽约0.7米的石碑,该碑由李宗黄撰写,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这就是《青玄寺碑记》,该碑现已无存。
  李宗黄是民国时期鹤庆的名人。李宗黄(1887-1978)字伯英,白族,辛屯镇逢密村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云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要职。
  1932年,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李宗黄请假回乡为母亲做寿,在陪母亲到青玄洞游览时,应青玄寺主持湛霖上人的要求写了这篇碑文。1941年,李宗黄回乡葬母时,买了一块河底的碑石,请桃树河的石匠到家里刻碑,碑刻好后,又让他儿子李文化亲自把这块碑护送到青玄寺交给主持湛霖上人,随即将碑镶嵌在大殿右山墙墙面,解放后该碑被毁。
  笔者通过查阅李宗黄的著作,得知《青玄寺碑记》全文内容如下:
  吾乡西山之麓,有青玄焉。距余家二里而近,上有青玄古洞,幽邃奇怪,寺以此得名。背倚苍松万株,蔚然生秀,其下蛟江右环,香潭左抱,映带回护,风景绝佳,为吾鹤名胜,骚人墨客多会于此,至流连而不忍去。余因奔走国事,离乡二十七载,每一忆及,常萦梦寐。岁壬申,请假回籍寿母,并奉命顺道视察西南各省党政。游子归来,故乡无恙,逢密之巅,慈云阴覆,读杜工部“维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之句,诚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者矣。
  定省之暇,恒游眺其上。主持湛霖上人,道高而行洁,与余先二姐夫周绍伯先生颇相契合。常伴余探幽青玄之洞,垂钓香美之潭,倦则箕踞林间,品茗谈玄之余,为余道寺之始末。云寺凡三,上寺在山腰,开山主持为鸡足山僧普照,创始于明万历年间,由丽江太守木增与贵村父老所兴建。下寺即净土庵,乃明末李氏与主持湛德所建立,劫后仅有故址。中寺即本寺,为清初道惺老衲剃度之所。初时规模宏大,咸同毁于回乱,乙巳年始由湛霖就地募捐重建东、西楼各三间两耳,甲寅、丁巳两年,复先后赴榆、腾、永募修正殿、山门各三楹,客岁复命小徒寂悟往丽、剑各地募化成韦陀、弥勒各像。经二十余年募化经始,及各地大善长之捐助,始得以佛相庄严、法轮换新云。
  余深佩上人之苦心孤诣,不特有功佛法,且得以保存地方名胜古迹。深愿与乡人同宏此旨,永加爱护,更扩而充之,合上、中、下三寺辟为一大公园,既擅山林之秀,复饶木石之胜,风景愈加优美,地灵自生人杰。他日者,海宇澄清,解组归来,与朋友三五辈、童稚六七人,钓游其间,咏唱而归,尤所心慕焉。上人征记于余,因志其涯略为此。并附寺产及功德于后。
  这篇碑文分为三段,通读整篇碑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碑文中提到了李宗黄写作这篇碑文的缘起。1932年,李宗黄请假回家为母亲做寿,在陪母亲游览青玄洞时,应青玄寺主持湛霖上人的请求写下这篇碑文。
  第二,碑文中还提到了上、中、下三寺的历史。上寺在山腰,开山主持是鸡足山僧人普照,创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由丽江太守木增与村中父老共同兴建。下寺即净土庵,是明末李氏与主持湛德所建,如今只剩下遗址。中寺即青玄寺,是清初道惺老衲剃度出家的地方。早期的青玄寺规模宏大,咸同年间毁于回乱,后来湛霖、寂悟师徒经过二十多年四处募捐才得以将该寺恢复原貌。
  第三,碑文中表达了李宗黄对上、中、下三寺的期望。他希望能够把上、中、下三寺开辟为公园,今后就算是自己回家赋闲也可以优游其间。
  家乡青玄洞、青玄寺的美景给李宗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青玄寺)背倚苍松万株,蔚然生秀,其下蛟江右环,香潭左抱,映带回护,风景绝佳,为吾鹤名胜”。接着,他又写道,“余因奔走国事,离乡二十七载,每一忆及,常萦梦寐”。字里行间,李宗黄对家乡青玄洞、青玄寺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在闲暇之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游青玄洞、青玄寺,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探幽青玄之洞,垂钓香美之潭,倦则箕踞林间,品茗谈玄之余”。他的这篇《青玄寺碑记》文笔优美,脍炙人口,的确为青玄寺(天子庙)生辉不少。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