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市场错综复杂的当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鹤庆县司法局积极响应法治建设的时代号召,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创新之姿、务实之举,从多维度、全方位深入开展系列活动。
“3・15”主题宣传,点亮消费维权之光
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鹤庆县司法局都会积极投身于全县组织的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精心设置咨询台,犹如一座知识灯塔,吸引众多群众前来。他们一边热情地发放精心编制的宣传资料,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知识点转化在每一页纸上;一边耐心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把法律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咨询者,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普及掀起一轮高潮。
日常普法融入,让法治之花处处开
一是法治进乡村,守护田间地头的消费安全。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农村集市与村委会,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问题,详细向村民传授辨别农资用品的实用方法,比如观察包装标识、查看产品外观等。同时,着重讲解当村民不幸购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后,应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如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寻求当地农业部门帮助等,切实守护农民的“钱袋子”和“粮囤子”。二是法治进社区,聚焦生活点滴的维权智慧。围绕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场景,从家庭装修中的合同陷阱,到家电购买时的产品质量甄别,再到物业服务中的权益界定,司法局工作人员结合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讲述某小区业主因装修公司擅自增项引发纠纷的案例,让居民清晰地认识到在不同消费场景下自身权益保护的关键要点,提升维权意识与能力。三是法治进企业,筑牢消费市场的诚信根基。在走进企业时,司法局工作人员双管齐下。一方面,向企业职工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让职工在日常消费中懂得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向企业经营者着重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倡导他们秉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待客的理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坚决杜绝售卖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和“三无”产品。通过这些举措,引导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品质,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产生。
拓展宣传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普法矩阵
一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指尖上的法律课堂。县司法局创建了“鹤庆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精心打造线上普法的前沿阵地。公众号定期推送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实用的消费提示。为了让内容更具吸引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生动形象的图片、漫画等形式,使广大群众在滑动手机屏幕的过程中,轻松学习法律知识,让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在指尖传播。二是把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打造成多媒体普法盛宴。县司法局积极建立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整合各类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音视频法治产品。其中,制作的动漫以活泼有趣的角色演绎消费维权故事,短视频以精炼的内容直击消费热点问题,花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被巧妙融入普法宣传,通过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传递法律知识。这些多样化的普法作品借助县级主流媒体开设的《鹤庆普法》专栏广泛播放,扩大了宣传覆盖面,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之声传遍鹤庆的每一个角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