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大理州做实“水文章”服务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 来源: 大理州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州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做实“水文章”,服务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变革性举措引领水污染防治新气象。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变革性举措引领水污染防治新气象。一是加强统筹治污。大理州将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和西洱河四级坝脱劣攻坚纳为重点调度、现场推进,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弥渡县、宾川县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改善列为重点事项进行推进。二是落实责任治污。深入实施“湖泊革命”,制定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三年精准提升工作要点和各级各部门主要工作职责,落实水质提升改善措施清单,确保工作高效率组织、高标准推进。三是横向补偿治污。建立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补偿。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金融支持,争取实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四是依法铁腕治污。多次修订《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次修订的条例已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创新“五书同达”执法机制,加强流域执法统筹,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二、突破性进展彰显水污染防治新作为。正确处理认识与行动、治标与治本、短期与长期关系,创造性开展工作,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源头控污走出新路子。云南顺丰洱海环保公司探索建立“变废为宝”治理模式,在洱海流域做到全覆盖收集、全资源利用,源头上有效削减大量COD、总氮、总磷、氨氮,其日均收集有机废弃物近2000吨,年生产有机肥料系列产品80余万吨、天然气产品2000余万立方米,实现利税上1000万元。洱源县探索出“以湿养湿”新路子,让海菜花直销上海。二是截污纳管取得新进展。打响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攻坚战,借鉴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数字化建档立卡、分类推进,精准提升治理水平,目前流域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8.61%、收集处理率98.05%。开展洱海流域为重点的入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建设数字化水环境管理“一张图”。三是脱劣攻坚取得新突破。围绕解决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和西洱河流域水生态改善等重点问题,投入资金12.31亿元,抓好西洱河四级坝国控断面脱劣攻坚工作,2023年实现脱劣目标,被列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先进典型。四是再生水循环利用迈出新步伐。大理州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三、标志性成果展现水污染防治新局面。找准着力点、抓牢关键点,着力化痛点为亮点、化重点为亮点,全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得到有效提升。一是确保了清水出境。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深化全州境内澜沧江、长江、怒江、红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州出境国省控断面共10个、优良率100%,确保“四江”清水向东流。二是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全州城市农村无黑臭水体,2023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1.67%,与2021年相比上升了2.09个百分点。三是削减了湖泊污染负荷。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优良水平,剑川县剑湖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2023年11月剑湖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剑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四是保障了饮用水安全。强化重点水源保护,2023年全州2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州生态环境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